|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临澧礼仪习俗

临澧礼仪习俗

关键词:常德临澧民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常德城市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changd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09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婚嫁
    1978年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男女婚姻自由度增大,自由恋爱和“红娘”介绍相结合。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互联网的开通,少数青年男女通过网上聊天、“谈情说爱”而结婚的。有的通过婚姻介绍所介绍恋爱的。青年男女确立恋爱关系后,女方第一次到男方家,男方父母要送给女方“见面礼”,“见面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年代变为手饰、戒指、项链等。逢年过节,男方要给女方家送礼,礼品一般为烟酒。男女领取证后,女方父母开始准备嫁妆。80年代嫁妆为床、柜、梳妆台等家俱以及床上用品,80年代后期还有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90年代后,男女结婚要购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有的由男方单独购买,有的由男女双方共同购置。

    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礼,这叫“过礼”。“过礼”所用物品,80年代为猪肉、宰杀的整羊等,90年代也有送礼金的。结婚前一天晚上,女方要请10个姐妹陪新娘,这叫“陪十姊妹”。在澧水以北地区,男方要请10个男青年陪伴新郎,谓之陪“十兄弟”。

    送“新娘”到男方,叫“送亲”,一般由“新娘”方亲友组成。“送亲”的方式自80年代开始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村,80年代初期为步行,中期骑自行车;80年代后期,由男方安排中巴车迎亲,90年代,男方用小轿车,车头贴上大“喜”字,车身周围围扎上花链,有的用一台轿车,有的用数台轿车。90年代后,新娘出嫁头一天,要去理发店洗头、化妆、盘头发。

   举行婚礼    男女结婚要举行婚礼仪式,聘请当地有文化的人,或当地有声望的人主持仪式,新娘、新郎、亲友发表讲话,婚礼一般在客厅(农村叫堂屋)举行。礼毕,由新郎将新娘背入洞房。在农村,婚礼结束后,新娘在新郎陪伴下,用盘子给长辈、其他亲“敬茶”,喝“新娘”茶后,要给新娘“小费”。80年代“小费”一般在0.5元、1元不等,90年代后,一般为5元、10元等。婚礼一般在上午举行。中午时分,亲朋共进午餐。80年代后,流行闹洞房、嬉戏,90年代至今,习惯于放影碟、打牌等。新婚第三天,新婚夫妇到女方父母家,这叫“回门”。当日必须返回男方家,不得在女方家留宿。90年代至21世纪初始年代,城镇男女有的举行旅行结婚。农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有旅行结婚的。


    二、生子
    80年代,农村产妇生产一般在自己家中,请当地有接生经验的“产婆”助产;生产较困难的孕妇送医院生产。城镇孕妇一般进医院妇产科由医生助产。90年代后,城镇、农村产妇一般进医院生产,也有农村产妇在家生产的。婴儿出生后,由其父亲到外祖父母家“报喜”,其外祖母回礼金或滋补品,或携带鸡、蛋、鱼、糯米前往看望。

    婴儿出生一月后,其父母在酒店、农村在自家赈酒,亲朋赴宴祝贺、送礼。部分人也讲究在孩子3、6、9、12周岁时摆宴赈酒,收礼颇为盛行。


    三、寿庆
    20世纪80年代始至21世纪初始年代,临澧县一直流行成年、老年男女“过生”、举行寿庆的风俗习惯。男女逢36岁、50岁、60岁、70岁时要摆宴祝寿,收礼品礼金,人情风盛行。“男做进”、“女做满”,就是男做虚岁,女做实岁。21世纪初始年代,男女平常生日,一般在自己家庭或在歌舞厅举行小型的寿庆活动,吃生日蛋糕,吹生日蜡烛,唱生日歌曲,形式比较简单。

    四、迁居
    80年代前期,农村居民一般居住砖木结构的平房,既使旧房翻新也只建平房。这个时期,城市居民租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房。80年代后期,农村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收入增长,家庭开始富起来,有了建房的经济能力,少数农户由砖木结构的平房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一般为两间两层,水磨地面,或铺设30×30(cm)的地面砖墙面涂白色涂料。城市居民在这个时期多数住公房,个别城市居民在90年代末期建私房,但受到政府限制。90年代,农村盛行建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尤城郊、国省县道两旁为多。21世纪初始年代,农村80%的农户均建起了楼房。城市居民购房地产开发商修建的庭院式楼房,自己装修。90年代中后期,城市居民自筹自建。

    20世纪初始年代,房地产开发商以开发公寓式商品房为主,城市居民主要购买厅式住房,面积为120m2、140m2不等。


    五、升学
    自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后,城乡学子考上高等院校后,其父母均要大摆“谢师宴”,亲朋好友赴宴祝贺,送礼金。同时还要宴请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为谢“恩师”,要给老师送“红包”,以示感谢。

    六、丧葬
    装裹  装裹即给去世老人穿衣,也叫装老。老人去世后,由死者子女为其装裹。母亲去世,便由女儿为其擦洗尸体;父亲去世,便由儿子或叔侄为其擦洗尸体,然后协助装裹的人给死者穿衣。给死者穿的衣服叫装老衣。一般给死者穿7件寿衣,即上4件下3件,也有穿13件的,只能穿单数,不能穿双数。寿衣一般为黑色,缝制得比较宽大。若死者的长辈还健在,则要在死者头上戴一顶孝帽,或缠一条白色的毛巾,这称之谓戴反孝,也就是死者给生者戴孝。装裹时要把死者的双手用黑线缠在胸前,用黑线缠住双脚,脚尖朝天,再在死者裤档里塞一件旧衣服,以防死者便门里渗出秽物。在装裹的同时,孝子要跪在死者身边烧“纸钱”,这又叫烧“落气钱”。

    停尸  停尸又叫停丧,就是把死者尸体安放在一个特定场所。在农村,一般用门板或木板,然后将尸体停放在堂屋里。在木板上先铺垫一张床单,还要做一个小巧的尸枕,尸枕一般用黑色的布料做成一个三角形样,但不可把死者的头垫得太高,说是死者的眼睛不能看见自己的脚。在死者脸上盖上一张黄纸。在入殓时,要将盖脸纸揭掉,还要用青线串7个粑粑放在死者手里。这粑粑称为“打狗粑”。若是长年患病者,病体一旦沉重,或是处于半昏迷状态,家人就要把病人床上的蚊帐取掉,或是推向床后,这叫“下帐子”。说是帐子在阳间就成了网丝城,如果死时不下帐子,死在网丝城,赴阴曹地府时就会迷失路径。

    占长明灯  停尸完毕,要在死者脚下点一盏长明灯,这盏灯要到出殡时才能熄灭。说是死者才奔地府,一路上天昏地暗,那盏油灯是为他照路的。

    随葬品  就是将死者生前的日用品、衣服、饰品等放在棺材里,随死者葬。

    开路  停尸完毕,孝子兵分两路:一路是报丧。就是向亲朋好友报某某已经亡故,让他们前来吊祭;二路是请道士。道士一般9至10人,其中有一名坛主,负责召集与组织,坛主得到通知后,立即通知邻近的道友赶到丧家做道场。这种习俗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被视为迷信活动而取消。进80年代后至今,这种习俗又恢复。道士进了丧家,开始布置灵堂(也有孝子自己布置灵堂的),在灵上张挂大小菩萨,写孝单,扎灵位。之后,开始打鼓响锣。开路的意思是告诉各路神仙、阎君,某某阳寿已尽,现已前来地府,请各路神仙、阎王放行。

    请水  入殓前,道士要到屋外取一些清水回来,称“请水”。请水之前,道士身着道袍(又称法衣),手执灵幡,锣鼓响器一路鸣奏,来到离屋不送的池塘或溪间,带领众孝子烧香叩头,请水神发大慈大悲,献一点神水,为亡者洗涤罪孽。神水取回后,由众道士领众孝子在屋内驱邪。道士手拿树枝,醮着取回来的水满屋挥洒一些水,口中念念有词,意在驱除死者的罪孽。

    绕棺  道士手执灵幡、木鱼,领众道士和几位孝子,围绕棺材,一道士手敲木鱼,口唱道歌,其他道士和之。每绕到菩萨前道士要领众孝子下跪磕头。

    破盆  破盆是在出殡的头天晚上举行。事先由花儿匠扎一纸盒,盒内立一纸鹤,在外设一祭坛,把纸盒放于祭坛之下,祭坛上摆放着几张小型菩萨像和亡者灵位。祭坛四周围上幡帐,跪在地上率众孝子围绕跪拜唱道歌,唱一句爬一步,其他道士和之。众孝子手拿燃香,香燃尽,破盆便告结束。

    打丧鼓  自人死后的九个晚上,孝子孙便请说书的人打丧鼓,一般1-2晚。30世纪80年代只有男士单独打丧鼓。90年代后,男女两人说书打丧鼓。进入21世纪,打丧鼓的人使用话筒,使听众听得更清楚。

    放哀乐  20世纪80年代,丧家在办理丧事期间,备收录机,不停地播放哀乐,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奏管弦乐  20世纪90年代,丧家办理丧事期间,聘请民间业余管弦乐队,乐队一般  人,有男子乐队,也有女子乐队,着装整齐统一。死者亲朋好友吊唁送花圈、出殡时,乐队吹奏现代音乐。

    入殓  又叫封殓。必须等死者远方的亲人赶到后才能封殓。封殓后不能再打开棺材。

    出殡  出殡就是把棺木送往选好的墓地。出殡前要选好墓地、扎岁球、请龙杠。出殡又有出小葬和出大葬之分。出小葬就是将棺材从屋内抬到屋外的太平床上,出殡扶重的人扎龙杠。8个人抬出,抬的人还在棺材上拍一掌,呐喊一声,以避邪气。出大殡就是抬棺材上路。棺材上放一个龙形的小轿的笼子,名叫棺罩。由一名主孝子或者孙子坐在里面,一直坐到墓地才能出来。出殡时队伍前后有序。最前一人是祭路的。祭路的先要准备一只公鸡,一把刀,当棺材抬起时,砍掉鸡头,这叫“开路”。道士摔火罐。罐子里烧一些纸钱,当棺材抬起时,摔碎在地,其意是驱邪。在出殡路上祭路的走在最前面,手里提一个装有大米和纸钱的竹篮子。走一段丢一张纸钱,名曰丢“买路钱”。走在祭路后面的是一名举灵幡的道士,随后是举岁球的,再后面就是抱灵牌的孝子,孝子后面就是“龙床”。已出嫁的女儿、女婿及其他亲友,只能走在棺材后面,这叫送葬。

    下士  棺材到了莫地,先由下士的阴阳先生或道士指挥孝子在选好的墓坑处挖三锄土。孝子跪地,挖三下,挖完后将锄头丢在自己身后。挖出的三块土要放在坟头上。墓坑挖好后,阴阳先生或道士用大米在墓内写“富贵”等字,然后唱下士歌,边唱边撒大米,祝子孙兴旺、事业发达。跪在墓坑前的孝子要扯开放襟接撒下来的大米,接得越多越利。

    回灵  下完士,将棺材放入墓坑。孝子将亡者灵位捧回家,道士们也敲锣打鼓随孝子回家,将灵供在堂屋里,这叫回灵。当天晚上,孝子要给墓地送亮,就是在死者坟头点一盏油灯。还要用稻草扎成一个长草把,围着坟烧,以防孤魂野鬼来侵扰。

    五七  五七是一个重要祭日。五七也就是从死时起五七三十五天祭日。这天,众孝子要聚一起,请道士超度亡灵,颂忏亡者罪孽。还要为亡者烧“灵屋”。灵屋由花儿匠扎成。花匠根据主人要求,有繁有简。下午时分,要在屋前放一些稻草,在稻草上一扎一扎的纸钱,再把灵屋放在纸钱上,点火之前道士还要做法颂经,之后道士执一把竹扫帚,围灵屋走一圈,然后点火烧掉。

    进入90年代,城镇居民去世后,一般在殡仪馆举行丧葬和吊唁活动。丧葬习俗与上述基本相同。只是正在改土葬为火葬。这是今后殡葬改革的趋势。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