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畜牧习俗——猪俗

畜牧习俗——猪俗

关键词:常德石门民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常德城市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changd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0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修猪楼

石门人养猪有丰富的经验,如:“喂猪没巧,楼干食饱。架子要游,肉猪要楼。”等谚语,便是养猪经验的总结,又能反映石门的地方特色。石门山区有木材,也多石板,便以厚木板面成楼,下设石板粪池,形成了有特色的楼式圈栏,叫猪楼。猪睡在楼上,干燥舒适,木板不传热,有利于猪的生长。修猪楼有很多禁忌,俗话说:“王家妈立猪楼——百口不开。”就是讲木匠修猪楼要心平气和少说话。猪栏修好了,主人要给木匠斟酒、让木匠站在猪栏时里喝;送粑粑,不管木匠爱不爱吃,都得吃饱。这样,猪就最爱吃潲。做猪栏,要用枫木树,猪才会“风(枫)吹夜长”。装猪栏杆,主人和匠人都不能从栏杆上跨过去,要从栏下钻,不然,猪就会吵栏,关不住。

猪楼旁边设羊栏,猪羊同屋,一边是猪楼,一边是羊栏,可避猪瘟。猪楼的窗户要开在避寒风而朝阳的一面,忌开北向,多西向和南向,足以显示石门地方特色。

装猪食的叫猪槽,猪槽一般用岩石凿成,须请专业岩匠制作。据说岩匠打猪槽也有不少规矩,主人送饭必须送到岩场,饭食要好要适量,岩匠巴匝巴匝一口气吃完,打的猪槽喂猪猪啃吃食。禁忌木匠掀掉盖碗肉吃内面的,犯忌新猪槽喂猪猪吵嚷、猪拱槽。

 赶猪牯

石门西北乡喂母猪下猪崽卖钱已成为家庭经济来源之一,相应的赶脚猪已成为山区一种职业。石门有一谜语,谜面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职业特点:

 

送亲的柱一根棍,新郎往前奔,进门就交接,交接后就回门,茶钱不落新郎手,交给送亲的老大人。

 

即赶猪牯的人到农家给母猪配种后,农家给赶猪牯的人一定报酬,外加几升粮食(给猪牯进补的)。猪牯赶路不能超过三十华里,有笑话云:“猪牯赶路五十里,做事不带劲。”

 

喂猪

猪仔买进屋来,屋门口要烧堆火,捧着猪从火上跨过,俗称“过火八百斤”。关进栏里,测看财气:猪屙屎,是送财气来了;猪屙尿,财气难保,得卖掉。

买回的猪仔放进猪楼时,主人左手拿两砣岩头,一砣丢到猪睡的地方,喊道:“那是你睡觉的地方”;一砣丢到屙屎尿的地方,喊道:“那是你屙屎尿的地方”。据说猪很有灵性,从此天天到干处困觉,屎尿不乱屙。

不喂五爪猪,不杀五爪猪。猪食桶里不吐涎水,吐了涎水,老虎会拖猪吃的。

石门人唤猪称犭两                           犭两              lialia),即宝贝儿之意。据石门皂市下层文化遗址考证,早在七千年前石门人就开始圈养野猪,把它当儿女宝贝一样看待,唤作lialia儿,即伢伢儿。也就是说石门皂市下层文化时代正处于畜牧时代,即伏羲时代,从伏羲名字看:伏,从人从犬,人驯狗为伏。羲,是一个形声字即人拿着武器和禾草训羊。

石门人讲的母猪指畜养的专门下猪崽的猪。讲公猪指种猪,即专门给母猪配种的猪。石门讲公的小猪称横猪儿,母的小猪称奶姐儿,奶姐儿其实是石门人对小母猪的尊称,即把小猪当女孩一样看待的,奶姐儿、横猪儿被阉割后统称为肉猪,即养大杀肉吃的猪。

喂肥后卖猪,将猪赶出栏后,要烧香烧纸,唤三声:“犭两犭两,  ,

犭两犭两     , 犭两 犭两  , (犭两     音,石门唤猪的声音,常有人打赌说:我输了我是犭两犭两    儿,即承认自己是猪),要回去还债呀!”若是杀猪,也是如此。

杀猪也可测运气,杀猪抽刀后,排出来的血绯红又没泡沫,来年定会“喂猪猪兴旺”,“血财”好。杀猪一般在冬腊月,杀的时候,最有趣的是杀猪佬将挺杆插到猪皮下,然后吹气。再就是小孩守在旁边要猪尿包做球玩。杀猪当天邀请村长、小孩的老师及家族前辈来家吃热肉,叫吃“杀猪饭”,那大块大块的新鲜肥肉一锅子、一炖钵的,吃得精光不腻人。

 

打猪草

石门养猪在饲料上有自己的特色。养猪饲料分青饲料、干饲料和精饲料。入冬以后万木萧瑟,地黄草枯,山民早就准备了养猪干饲料,使用的是红薯藤、葛叶、构树叶,有的农户房屋周围就有构树园、成片的构树林,专供养猪用。精饲料也有自己的特点,夏季以马铃薯为主,入冬催膘主要是红薯,其次是包谷。

但干饲料不肥猪,只在落雪下凌时度日用,精饲料养猪却数量有限。而广大山区有丰富的青饲料,主要有青菜、白菜、芹菜、牛皮菜、萝卜菜、红薯藤、紫云英、水浮莲、浮萍、水葫芦等。野生饲料计300余种,禾本科有鸭舌草、看麦娘等;豆科有山绿豆、葛藤、野大豆、蓝苜蓿;菊科有大蓟、蒲公英、苦菜、青蒿等。因大部分青饲料生长在山边地头,所以叫“地猪草”,所以石门山区老百姓春夏秋三季都要上山打猪草。

石门山区妇女除与男人一同种田外,纺棉者不多,多是习针黹做鞋,种菜园,每天要到宅边圃外,田边地头打猪草。诗人李焕春做竹枝词云:“难理蚕丝学纺棉,女红才罢赴芳田。篓筐割满青青草,饱饲肥猪卧月园。”小孩放学后都要上山打猪草,特别是怀春少女背背篓上山打猪草采山花会情郎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候。石门商溪乡岩板滩村伍秋春演唱、郑世友搜集的《石门打猪草》就形象地描绘了扯猪草生活:

 

门门儿来关倒,背笼来背好,上山打猪草。一走一个弯,走了二座山,到了猪草湾。背笼放下地,弯腰就扯起。一扯大叶蒿,二扯鱼腥草,三扯鹅儿肠,四扯路边黄,五扯剪刀菜,六扯婆婆针,七扯臭牡丹,八扯马齿苋,九扯铜钱草,十扯马绊根。猪草扯一背(笼),背起早回程。半路遇到打柴郎,天黑才返乡。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