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石门商农

石门商农

关键词:常德石门民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常德城市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changd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2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石门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村,穷乡僻壤,又远离市镇,因此,石门人特别是石门土家人就在生产力落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形成了局限在家庭、亲戚、朋友这窄小天地里的最为粗浅、简陋的市商风俗。正如石门俗谚所描绘的,“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整个家庭里,一个男人一头黄牛,一个“聚宝盆”(指妇女)喂一头憨猪,鸡屁股银行(鸡下蛋卖钱)供石门人特别是石门土家人称盐打煤油。日子就在山梁下煤油灯影里,“吹糠见米”,细细地吃着腊肉打发。

康熙年间国子监官员顾彩到石门壶瓶山旅游,看到这里独特民俗风情,即兴作诗《峡内人家》:

 

岩居幽事乐无穷,葛粉为粮腹亦充。

虎不伤人堪作友,猿能解语代呼童。

远锄灵药他山外,近构茅亭野涧中。

更喜不闻征税吏,薄田微雨即丰年。

 

顾彩看到这里的百姓买东西都不要钱,还停留在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阶段,特别是山里百姓买东西,只是换一点食盐回家,他不可思议,在诗作《容阳杂吟》中写道:

 

蕨饭馨香咂酒甜,小机当户织双缣。

与人钱财都抛却,交易为求一撮盐

 

石门以前的经济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处于封闭状态,加上“七十二行买卖,不如栽田打土块”,“生意买卖眼前花,狂风吹不倒犁尾巴”等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石门的商品流通意识差,专业从商人员多是外省外地人,石门即使有经商的本地人,也是以种地为依靠,以手艺匠工的形式经商,笔者称之为“商农”。正因为这样,石门人农耕思想对商品流通行业多是理性分析和回避,形成了许多石门商品流通俗谚。

 

赚钱不赚钱,赚个肚儿圆。

生姜不老不辣,生意不活不发。

百货迎百客,一个去,百个来。

窑货不上肩,上肩对本钱。

见钱不抓,不是行家。

河里无鱼虾也贵。

物以稀为贵。

好货不便宜,便宜不是好货。

三个钱买个烧饼,也要看个厚薄。

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骗人一分利,逗起万人嫌。

宁卖鲜桃一个,不卖烂梨一筐。

多进样,少进量。

收废不卖废,收鲜要卖鲜。

人好不怕贬,货好不怕选。

少称一两秤,店子无人进。

羊毛出在羊身上。

卖屋不卖门。

卖牛卖猪不卖肥,卖田卖地不卖坟。

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守仓屋。

货到地头止,货到地头死。

生意生意,必须先拿主意。

七分干不如三分算。

打我来,骂我来,亏我一世不得来。

卖物想着买物人,不愁生意不上门。

阎罗王开店,鬼也不敢上门。

小生意靠守,大生意靠走。

人叫人千声不应,货叫人无言自来。

买衣帽的要镜子,卖鞋袜的要凳子,卖陶器的要水盆子。

囤得千回货,自有赚钱时。

巧媳妇开店,三分货缘,七分人缘。

当季是宝,过季是草。

有用的石头不嫌重。

还价是买主,叫好是闲工。

王婆不识称,会看篮中鱼。

内行当家,锦上添花。

可赚道义钱,莫欺异乡人。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